邓组词,两个字?
邓浆、邓惠、吴邓、寇邓、耿邓、邓缌、樊邓、邓橘、冯邓、邓萧、邓耿、邓颙阴邓、马邓、化邓、邓师、邓山、邓沙、邓林、邓穴、邓尉、邓通、涎邓、邓扑、邓通、邓山、扩展资料:邓读音:dèng名词 国名。
曼姓。
周时所建。
故址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邓县,后为楚所灭。
《说文解字.邑部》:「邓,曼姓之国,今属南阳。
」名词 地名:(1) 春秋时鲁地,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汶河以南,运河以北一带。
《左传.隐公十年》:「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邓,为师期。
」晋.杜预.注:「邓,鲁地。
」(2) 春秋时蔡地,约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郾城县东南。
(3) 战国时魏邑,约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孟县西南。
《史记.卷五.秦本纪》:「(昭襄王)十六年,左更错取轵及邓。
」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故邓城在怀州河阳县西三十一里,并六国时魏邑也。
」名词 姓。
如三国时魏国有邓艾,清代有邓廷桢。
部分词解释:邓师:邓国 铸剑的工师。
亦指其所铸之剑。
邓沙:即澄沙。
纯净的豆沙。
邓,用同“澄”。
邓浆:古代制造陶瓷器物时,将陶土原料过滤极细的一种工艺。
邓,用同“澄”。
邓山:邓尉山 的省称。
邓萧:邓禹 与 萧何 的并称。
邓穴:同“邓氏铜山”。
明 许自昌《水浒记·论心》:“财疎 邓 穴钱,义仗 夷门 剑。
”邓橘:汉 代 南阳郡 邓县 所产的橘子。
以其著名,故称。
邓尉:山名。
在今 江苏省 苏州市 西南。
汉 有 邓尉 曾隐居于此,故名。
以产梅著称。
清 赵翼《树海歌》:“邓尉 香雪 黄山 云,犹以海名巧相借。
”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江寧 之 龙蟠,苏州 之 邓尉,杭州 之 西谿。
邓耿:文学典故。
邓颙[dèng yú]:字伯昂,广东省乐昌市廊田镇楼下村人,生于明永乐八年五月初五日,明宣德十年举乡试考取举人,明英宗正统七年登壬戌科刘俨榜进士,授永丰县知县。
邓缌[dèng sī] :汉 时 南阳郡 邓氏 所造的一种细而疏的麻布。
邓惠:春秋 郑国 人 邓析 与 战国 时 宋国 人 惠施 的并称。
二人均以善辩著称。
后用以代指善辩者。
1、两字词语:化邓、邓师、邓浆、阴邓、寇邓、邓沙、冯邓、邓尉、吴邓、马邓、邓耿、邓橘、邓山、邓颙、耿邓、邓萧、樊邓、邓惠、邓缌、邓穴2、三字词语:邓攸忧、黑邓邓、昏邓邓、呆邓邓、白邓邓、邓小平、惭邓禹、邓石岭、邓恩铭、邓世昌、邓通山、扑邓邓、邓御夫、涎邓邓、邓伐檀、邓艾吃3、四字词语:邓攸无子、邓邓呆呆、邓氏英语、滴滴邓邓、邓氏铜山、迷丢没邓、邓家无子、邓虏沦敦、邓邓浑浑、涎眉邓眼、邓氏字派、涎涎邓邓4、四字以上词语:邓小平理论、邓小平文选 。
邓艾。
邓艾(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
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
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
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
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
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
邓(dèng)组两字词:邓氏、邓国、邓家、樊邓、昆邓、邓缌、耿邓、邓拓、邓通、阴邓、邓林、邓禹、邓橘 四字词语:邓邓浑浑、 邓虏沦敦、涎眉邓眼邓(邓)dèng郑码:XSY,U:9093,GBK:B5CB五笔86:CBH 五笔98:CBH 仓颉:ENL四角号码:77427 Uniwxxxcode-style:CJK 统一汉字U+9093拓展资料:邓姓是中国新姓氏排行27的大姓(据2013年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殷时,邓氏一支发展成以邓为名的侯国。
邓国历史悠久,直至战国时代,才被楚国所灭。
其子孙便按当时的习惯,“以国为氏”将此姓传了下来,就是邓氏。
对此,唐代的《元和姓纂》概括说:“邓,曼姓,殷时侯国也。
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邓氏在繁衍发展的过程中,也吸收过外族外姓的成员。
据《安化邓氏谱序》载,南唐中主李璟,曾封其第八子李从镒为邓王。
南唐亡国后,其子李天和为躲避宋太祖的斩杀,而以其父封号为姓氏,改为邓姓保住了性命。
邓姓人最集中的地方是中原地区、长江流域及沿海一带,其中江西、湖南、河南为最,四川、广东、福建、江苏次之。
1、邓的组词如下: 邓师、化邓、吴邓、邓山、邓浆、寇邓、冯邓、邓沙、邓缌、邓橘、邓耿、邓尉、樊邓、邓颙、阴邓。
2、组词解释:邓师:邓国 铸剑的工师。
亦指其所铸之剑。
《史记·苏秦列传》引此文, 司马贞 索隐:“邓国 有工铸剑,而师名焉。
”白话释义:邓国有工匠铸造宝剑,因为他的老师出了名。
3、化邓:指古代神话 夸父 逐日,杖化邓林的故事。
邓:汉 吴汉、 邓禹的并称。
4、邓山:邓尉山 的省称。
邓浆:古代制造陶瓷器物时,将陶土原料过滤极细的一种工艺。
邓,用同“ 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