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计典故故事简写?
36计之围魏救赵,话说战国时期,七雄称霸,魏国大将厐涓带兵进攻赵国,把赵国都城邯郸团团围住,赵国向齐国求救,齐让田忌为将,孙膑为军事去救赵国,孙膑直接进攻魏国都城大梁,庞涓回救大梁,孙膑设伏兵打败庞绢,达到救赵国的目的。
晋献公欲假道于虞以伐虢原文?
【原文】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壁,假道于虞以伐虢。
公曰:‘是吾宝也。
’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
’公曰:‘宫之奇存焉。
’对曰:‘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昵之,虽谏,将不听。
’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为不道,人自颠转,伐鄍三门。
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
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
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
’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
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
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
”。
三十六计中的假道伐虢中虢正?
原文: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
困,有言不信。
译文:处在我与敌两个大国之中的小国,敌方若胁迫小国屈从于他时,我则要借机去援救,造成一种有利的军事态势。
处在两个大国中的小国,面临着受人胁迫的境地时,我若说援救他,他在困顿中会不相信吗?释文: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
典故:假道伐虢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但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
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
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
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
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
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
献公哪里舍得?荀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
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
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
虞国大臣宫之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
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
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经过四个月取得了胜利。
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
虞公更是大喜过望。
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
虞公毫不怀疑。
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
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
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
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
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