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烛夜读>字词解释?
1. 秉烛夜读原文及翻译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④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说苑·建本》 翻译: 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已经七十岁了,想再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着呢?”平公说:“怎么会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国君啊?”师旷回答:“我这个瞎子哪敢和他的国君开玩笑呀!我是听说,年少又能好学,如同刚升起的太阳,阳光渐明。
年壮又能好学,如同中午的太阳,光芒四射。
年老又能好学,如同点燃的蜡烛,火光明亮。
点燃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学好之后)对事物能清晰明理(炳烛之明)怎能与瞎摸瞎闯同样对待呢?”平公听了说:“说的好啊。
”。
炳烛夜读意思是:黑夜里点起蜡烛,借着微弱的烛光读书。
现在一般指学习做事认真刻苦,即使到了晚上,也要利用睡觉的时间努力用功。
炳烛夜读成语故事: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年龄七十岁了,想要(再)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平公说:“哪有作为别人的臣子(的人)戏弄他的君主的呀?”师旷回答:“我哪敢戏弄我的君主呀!我是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如同升起的太阳;壮年时喜欢学习,如同中午的太阳;年老时喜欢学习,如同点燃蜡烛的明亮。
点燃蜡烛和在黑暗中行走,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的好啊!”。
古文中什么字词是“政策”的意思?
常用“政”、“法”表示“政策”之意。
政,作“政策;法令” [policy;dicree;edict]如:先王之政。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袁有守多惠政。
——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法,作”政策、法令“,如:灋,刑也。
平之如水。
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说文》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易·蒙》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书·吕刑》法者,刑罚也。
所以禁强暴也。
——《盐铁论·诏圣》杀戮禁诛谓之法。
——《管子·心术》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大戴礼记》失期,法当斩。
——《史记·陈涉世家》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
——《吕氏春秋·察今》。
什么是文言词?
文言指的是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的、经过文体加工的书面语。
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就可能已有加工的成分。
这类"加工"主要有两种:1 简洁。
古代书写工具笨拙,书写十分费劲,下笔省略,注重简洁,是必然的。
2 美化。
书面语要求写得整齐和优美。
对于文言,一般大众仅能读懂文章的大致主题,经过相关古汉语训练和学习的读者或专家才能完全看得懂。
由于文言本身脱离口语使得文言历经千年仍能基本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