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志的分类及判断标准?
1、正常意识水平—清醒:被检查者意识清醒,认知能力较好,对基本问题都可准确的做出回答,无任何异常。
2、轻度意识障碍—嗜睡:患者表现为持续睡眠状态,经受刺激时可立即清醒,能回答问题,能交流并配合检查,刺激消失时又进入睡眠状态。
这个阶段的患者瞳孔、角膜、吞咽等反射均存在。
3、较嗜睡更严重的意识障碍—意识昏迷意识模糊:患者判断力、理解力迟钝;记忆力较差;出现错觉或者幻觉,思维活动较迟钝;出现时间地点定向障碍。
这个阶段的患者虽然能维持日常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外界刺激已经不能清楚地认知。
4、较意识模糊状态更严重-昏睡:此阶段患者通过呼喊或推动肢体已经不能引起反应,需强烈刺激才能清醒,但很快再次进入睡眠。
清醒时对基本问题已经无法判断,模糊不清。
角膜、睫毛等反射减弱,但对光反射仍存在,同时生理反射仍然存在。
5、较昏睡状态更重—昏迷:浅昏迷,患者给与疼痛刺激时有反应,但无法清醒。
眼球可以转动,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等浅反射仍然存在,保持稳定的生命体征。
中度昏迷,对周围刺激无反应,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生命体征会出现波动和不平稳。
深昏迷对一切刺激均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出现各种反射消失,包括深浅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腱反射、病理反射等,生命体征极度不平稳,是病情比较危重的表现。
神志的分类分为清晰和模糊两类,判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清晰神志状态下,意识的连贯性、逻辑思维能力、表达或行为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等都表现得比较好,而模糊神志状态下表现则相反。
2.清晰神志状态下个体对周围环境的正常感知和判断能力强,而模糊神志状态下会产生对环境的感知和判断的偏差和误差。
3.清晰神志状态下对自身情况的认知清晰明了,而模糊神志状态下对自身状况无法准确判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根据对以上方面的判断,将神志状态分类为清晰和模糊两种状态。
兴奋的名词解释?
兴奋是生物机体的一种状态转变的过程。
机体代谢、功能从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或是从弱的活动状态转变为强的活动状态,称之为兴奋。
产生原因大脑皮层的基本神经活动过程之一,在外部或内部刺激之下产生。
社会意义1、兴奋的表现:全身跃跃欲试,处于随时战斗的状态:全身的器官活跃、敏感 ,眼见细小,耳听细微,脑转急速,情绪高昂,躯体敏捷……2、兴奋的意义:兴奋才能打造精品、创造成绩,减少错误。
3、兴奋的负面问题:有人为了出成绩而使用兴奋剂,是不正当竞争而且损伤身体,故不可取;兴奋之后必然抑制,故应该该兴奋时兴奋,该抑制时抑制,张弛适度;兴奋时应该清醒、冷静,避免冲动。
引证解释1.奋起。
明刘基《祀方丘颂》:“提三尺剑,由一旅兴奋于长 淮 。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黎元洪布告山东人民文》:“曷勿及时兴奋,共襄大业?”2.激动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兴奋’我很赞成,但不要‘太’,‘太’即容易疲劳。
”巴金《灭亡》第十四章:“他异常兴奋,浑身发烧,头脑也有点昏迷。
”3.大脑皮层的基本神经活动过程之一,在外部或内部刺激之下产生。
意思:因高兴或受某种刺激而精神激奋。
“兴”,普通话读音为xīng,xìng。
“兴”的基本含义为举办,发动,如兴办;引申含义为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如兴味。
在日常使用中,“兴”也常做动词,表示成功,如兴时。
“兴”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会意字,几只手一起把一个大盘高高举起。
后来“卓”字逐渐发现于金文、楚系简帛和说文小篆中,楷书体和繁体的“兴”都从秦系简牍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