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说的尊王攘夷是什么意思?
尊王攘夷是指在古代中国,一种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形式,旨在恢复本民族的主权和独立。
它出现在战国时期,由当时的封建部落首领以及农民群众等发起,以反抗外来势力,抵抗侵略者,恢复封建制度,恢复民族自主主权的运动。
出处《战国公羊传》其中,“尊王”指的是尊重、敬仰皇帝,而“攘夷”则意味着反抗外来的非法侵略者,抵抗外来的势力,以恢复本民族的自主主权。
尊王攘夷,尊王:尊重王室,这里指尊重周王室;攘:推,排斥;夷:中国古代对东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尊崇王室,排斥夷狄。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称霸割据,少数民族时常侵扰。
齐桓公、晋文公等相继奉行拥戴周王室、排斥少数民族的策略,称霸一时。
后每当华夏(汉)民族建立的政权受到异族侵略时,统治者就以“尊王攘夷”作为动员臣民拥护王室、团结御敌的口号。
尊王攘夷有利于什么?
尊王攘夷在中国历史上多为正面评价。
如孔子称赞管子尊王攘夷的功绩:“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朱熹亦称其“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下也。
”顾炎武更称其“春秋之义,尊天王攘夷狄,诛乱臣贼子,皆性也,皆天道也。
"另一方面,一些诸侯以尊王的名义互相讨伐争战,称霸称雄,东周历史上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这属“尊王”或者假借“尊王”名义扩张自己利益的的行为,但并非攘夷,而是华夏诸侯国之间的内战。
诸侯争霸的行为,正是孟子所说的“春秋无义战”。
尊天子攘四夷什么意思?
尊天子,攘四夷的意思是接了皇帝的令,平定四方的混乱(战斗)。
天子,汉语词汇。
拼音:tiān zǐ 释义:古代中国臣民对帝王的尊称。
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天子是古代政权里的尊称,“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
”中国文化,注重修德与立功。
天子的概念至周朝时已经稳固。
在传世文献中,这一称谓最初可见于《周天子书》,该书记载了西周时期多位君主的言行与事迹。
《大诰》一篇中,更直接记载了周公论及周兴商亡的始末。
他认为商因失道而亡,周因明德,取得民心而得天命。
天子只是“受命于天”。
上天使天子降生于下界,旨在由天子去行使天命。
尊王攘夷一词源自春秋时代,“尊王攘夷”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该书是解释儒家经典《春秋》的三部专著之一。
本意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后来演化为具备复杂含义的政治术语,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区的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