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气这个词语是怎么来的?
1. 有气概;志气。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时人道阮思旷 :‘骨气不及 右军 ,简秀不如 真长 。
’” 宋 罗烨《醉翁谈录·钱穆离妻而后再合》:“幼而聪敏,长而好学,风姿粹美,骨气轩昂。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六:“可是穷人要有穷人的骨气。
我那媳妇也和我一样,不乐意向谁去低头。
” 2. 有气势;气韵。
《宋书·王微传》:“兄文骨气,可推英丽以自许。
” 唐 韦续《书品优劣》:“释 玄悟骨气无双,迥出时辈。
” 明 陶宗仪《辍耕录·叙画》:“夫象物必在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乎立意,而归乎用笔。
” 郑文焯《鹤道人论词书》:“﹝词﹞所贵清空者,曰骨气而已。
其实,经史百家悉在熔炼中而出以高澹,故能骚雅,渊渊乎文有其质。
” 3. 指身分。
《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他骨气也比你重几百分哩。
你切莫慢他。
若是不依我言语,我回家时,就不与你认夫妻了。
”。
骨气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1) 体貌气质。
后多指刚强不屈的人格及操守(2) 喻书法的笔力和雄健的气势。
“骨”,普通话读音为gǔ,gū。
“骨”的基本含义为人和脊惟动物身体里面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如骨胳;引申含义为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如伞骨、扇骨。
骨气的读音是什么?
骨气。
拼音:qì jié释义:指人的志气和节操。
近义词:节气、骨气、节操、品节、气概造句:1、即使过着断齑画粥的日子,也不能失去民族气节。
2、作为军人应当有马革裹尸,为国捐躯的气节。
3、明亡后,披发入山,避迹山居,展现了高贵的气节。
骨气 拼音 gǔ qì释义(名)①刚强不屈的气概:做人要有~。
②指书法笔力的雄健气势。
例句骨气其实是一种奢侈品,常敌不过一切实实在在的东西,这点,大家无话可说。
近义节气志气气节风骨。
硬的两个多音字?
只有一个读音;读音为yìng 释义:1. 坚固,与“软”相对:坚~。
~木。
~煤。
~卧。
~席。
~币。
~笔(钢笔、铅笔、圆珠笔的统称)。
~化。
~件(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构成计算机的各个元件、部件和装置的统称)。
~碰~(喻用强硬对付强硬,或强手对强手。
) 2. 刚强有力:强~。
~朗。
~实。
~气(a.刚强,有骨气;b.有正当理由,于心无愧。
“气”读轻声)。
~骨头。
欺软怕~。
3. 固执;勉强:生~。
~撑。
~是。
~顶。
~挺。
生拉~拽。
4. 能力强,质量好:~手。
~功。
过得~。
硬不是多音字,只有一个读音:yìng。
组词:口硬、硬帮、硬戗、硬搬、硬胆、硬拐、枯硬、硬货、硬閟、硬雷、硬话、硬记、硬套、命硬、硬胎、硬抢、硬拼、碰硬、硬说、棒硬、盘硬、硬浪、硬口、硬直、硬雨、硬语、冻硬、帮硬、硬山、顽硬、木硬、硬干、硬行、胆硬、硬撑、硬正、辣硬、踏硬、蹠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