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得”的意思、例句与出处?
“得”在文言文中,一般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助词。
作名词: 心得;收获。
如《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 作动词: 1、获得;得到;取得。
与“失”相对。
如《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垓下之战》:“汉皆已得楚乎?” 2、贪求;贪得。
如《论语·季氏》:“戒之在得。
” 3、领会;理解。
如《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 4、实现;达到。
如《信陵君窍符救赵》:“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谏太宗十思疏》:“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 5、能;能够。
如《垓下之战》:“项王自度不得脱。
”《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 作形容词: 1、得意;满足。
如《兰亭集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 2、合适;恰当。
如《六国论》:“此言得之。
” 作副词: 应该;应当;必须。
如《鸿六宴》:“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作助词: 表示完成或补充说明结果。
如《琵琶行》:“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 另:同“德”。
恩惠;感恩。
如] 《孟子·告子上》:“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 。
文言文皆的意思?
皆在文言文中的意思:1、都,都是。
例《石钟山记》:所在皆是。
2、通“偕”,一同。
例《柳河东集》:廷中皆大笑。
皆基本字义都;都是:比比~是。
尽人~知。
有口~碑。
放之四海而~准。
皆在文言文中的含义1、都,都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齐策》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
——《左传·隐公元年》皆以美于徐公。
——《战国策·齐策》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
——唐·柳宗元《游黄溪记》所在皆是。
——宋·苏轼《石钟山记》2、通“偕”;一同皆行至于阶让。
——《仪礼·聘礼》。
注:“犹并也。
”皆陈殿下。
——《战国策·燕策》左右皆流涕。
——唐·李朝威《柳毅传》予及女皆亡。
——《书·汤誓》亡国之主不自以为惑。
故与桀、纣、幽、厉皆也。
——《吕氏春秋·离谓》。
文言文所以的意思?
国语辞典所以suǒ yǐ ㄙㄨㄛˇ ㄧˇ 因此、因而。
常与「因为」连用,表示因果关系。
《荀子.哀公》:「君不此问,而问舜冠,所以不对。
」《老残游记.第二回》:「因为人太多,所以说的甚么话都听不清楚。
」近是以,因此,因而用此、用来。
《庄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何以、为何。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士,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若以精兵控守,则契丹无长驱之患,强藩绝借援之谋,一举两得,此臣所以拳拳于胡卢河之请也。
」原故、理由。
《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文明小史.第二三回》:「邓门上见他急得这样,问其所以,才知道原故。
」。
所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1、原因,情由。
例句: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
2、可与形容词或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仍表示原因、情由。
3、用以,用来。
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
4、连词。
表示因果关系。
5、所作,所为。
- 上一篇:篷组词语解释大全部_篷,蓬和棚怎么区分?
- 下一篇:沉默不言词语解释 静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