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中的文化和文明有什么区别?
在考古学中,对于早期历史,与文明相对应的是文化。
这组文明和文化的定义相对严格,专业性较强,与今天常说的文明和文化的概念有一些差别。
文化指尚未发明文字,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有别于旧石器时代。
通常认为新石器时代有三个基本特征: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不同于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发明陶器;出现农耕(包括畜牧)。
文明指发明文字以后的时期,初始称为农业文明,之后还有工业文明。
另外划分的标准还有城市和青铜器等,但一般公认以文字出现为标准。
文字的前身是符号,只考察个例,二者的差异不大。
文字对数量有要求,组合在一起能够表意,是社会成熟的标志。
中国大地上的很多历史遗存如仰韶、红山、良渚等,有非常精美的陶器和玉器,尽管他们距今都在五千年以上,但是只能称为“文化”,而不称为“文明”。
其实,在考古学的观照下,有两个“中国”。
一是“文明”形态或“国家”形态的中国,这正是考古界近年来致力于研究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所要完成的任务。
当然,这是从政治形态入手所讨论的“中国”,它包含如何从城市出现、墓葬及住宅等所反映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关系、以青铜冶铸为代表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人口集聚规模、家庭及社会组织形态、“礼治”的表现方式以及宗教问题、文字是否诞生等诸多考古学现象,并结合有关历史文献所判断把握的最早的“中国”出现的时间、地点、形态、要素、动力等,由此产生了“中华文明五千年”说或“夏代”说或“商代”说等等。
二是“文化”形态的“中国”,它要比“文明”形态的“中国”早得多。
众所周知,“文明”的基础是“文化”,文化具有更加深沉的传承力和承载力。
无论“文明中国”出现于 5000 年前还是 4000 年前或者是 3000 多年前,其基础都必定是要更加古老、深厚的“文化中国”。
甚至可以说,没有“文化中国”,就不可能出现“文明中国”。
以考古界所持的“中国文明 5000 年说”为例,其立论依据中包括农业经济的农作物、农具、农业生产方式、家养动物等;其建筑形态、材料与技术等;其石器、陶器、木器、骨器、漆器、玉器、乐器等物质文化的原料、造型、功能、装饰、技艺等;其精神文化水平如礼仪、生活观念、绘画、书写、宗教、审美情趣等……都一定是拥有更加久远的生成、发展、传承过程和逻辑性演变的结局。
没有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或者说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系统性“文化中国”的长期创造积累及其成就,就不可能在某个时间段出现“文明中国”。
这其实无论古代中国还是现代中国都是如此。
而且,即使是“文明中国”出现了,“文化中国”也不会终止,正如我们经常说,中国古代考古学如果以“王朝”作断代依据就会包含着“悖论”,因为一个王朝政治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它的文化体系的终结,如汉王朝虽然在公元 220 年终结,但三国两晋时期的新王朝仍然传承和使用着诸多汉文化要素。
没有一个新的文明共同体或新政权是在完全毁灭了前一个文明共同体或旧政权的所有文化的前提下能够建立,这是历史的定律,也是我们在面对“文明”或面对“文化”问题时所应该持有的不同的理性思考和家国感情。
考古学是从大地里发掘历史,通过对遗址遗迹遗物的研究获得和还原真实的历史片段。
考古学通过直观的墓葬形式,建房方式,随葬品,陶器与玉器的外形和纹饰来把同一个时间段里相同的习俗和物件归类于一种文化类型。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社会的富足催生文明。
富足的表象曾被西方人设定为,金属,文字,城池。
位于中铭溪河东南的古良渚在五千年前有着恢宏的城池和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同时辉耀于世的是良渚文化的精美玉器。
随着2019年良渚古城被世界认可,五千年前太湖流域客观存在的远古文明把“条件”的樊笼撞出了裂隙。
聚落和方国是否进入文明的条件是人设定的,人的判断受限于所在年代和环境。
社会的富裕促进社会组织结构的完善和进步,伴生了文明。
衡量社会的富裕程度依据社会的外在表征,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表征。
石砌的城可以屹立数千年,土木结构的城池遗址只能依靠考古发掘的偶然发现。
山西境内四千多年前的陶寺曾建有黄土夯实的高大城墙,有单间面积达到200平方米的巍峨宫殿,壮观的建筑最终都被时光抹平后还给了大地。
文字若书写在竹片纺织品等有机物上,很难历经五千年保存下来,将文字的存在与否作为文明的界定标准,会由于文字的缺失而产生界定的偏差。
文字是为记录和传承文化而生。
丰裕的生活,高品质的精神文化产品,阶层有序的社会管理及组织,是撑起文明的三足支架。
从人的衣食住行及用品用具能获知当时的生活是否丰裕。
在优裕生活的基础上精神文化的衍生物得以蓬勃伸展:文字,绘画,雕塑,陶器,玉器,金属制品,数量多且愈来愈精美。
与丰厚的物质基础和高端精神需求相适应,社会的组织架构趋于先进进入文明,表现在有效率地组织和完成大规模工程项目,建成城市,城墙,防务工程,大规模的水利设施,宽阔的马路,宫殿,独立的手工业作坊和规模巨大的墓葬形式,同时表现在社会组织的阶层性,对人的阶级性管理,礼制的存在。
文章“罕见的玉人,来自距今4400年-5000年前”就通过玉人这个实物,展示了当年真实存在的文明。
考古的进一步深入发掘和研究,会发现如良渚古城,神木石峁大石寨等支撑文明的地下遗迹遗址与遗物,揭示出文明存在的富饶的社会土壤。
文化是客观存在的物。
文明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社会结构性的进步,在物上有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