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军垦战士?
在我军历史长河中,有一种精神令人敬仰,那就是老一辈军垦战士给我们留下来的“军垦精神”,这是一种不怕艰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大无畏奉献精神。
60年前的新疆,一大批朝气蓬勃的解放军官兵,历尽千辛万苦与殊死搏斗,胜利解放新疆。
当时,敌特分子严重威胁着新生的人民政权与边疆各族群众的安全。
10万年轻的官兵一手拿枪,一手拿镐,毅然担当起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神圣重任,后来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军垦战士。
现在,这些军垦战士的子女们也大都留在了新疆,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无偿奉献给了新疆这片神奇的热土。
老一辈军垦战士有着超凡脱俗的奉献精神。
他们中有的放弃了回到遥远的家乡,有的忘记了家乡父母和亲人的模样,有的甚至耽误了结婚生子,青壮年时期的他们住着地窝子,一手拿坎土曼,一手拿枪,建设边疆,保卫边疆。
当社会上一些人的理想信念逐渐淡化时,当有的人渐渐淡忘了他们这些无私奉献的军垦战士时,他们依旧坚守着年轻时对王震司令员的承诺:把子孙后代献给祖国边疆的军垦事业。
部分军垦战士的子女们仍然在风沙较大的边疆种田、放牧,或者从事其他建设边疆的艰苦工作。
他们做到了,他们的生活理念那么富有传奇色彩,那么光彩夺目。
老一辈军垦战士有着自己独特的得失判断。
提起职级待遇,军垦老战士们常说:“现在的待遇已经足够了,我们没给国家作多大贡献,国家给我们的待遇却够多的,每月千把块钱工资,花不了,以前哪敢想这么多钱。
”千把块钱,在一些年轻人看来是远远不够花的,要买好房、买好车,还要买高档用品。
但军垦战士们生活俭朴,知道白手起家的辛苦,不会轻易浪费宝贵的钱财,也没有更大的奢求。
而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不这么分析,他们不比勤俭节约而比职级待遇,不比贡献大小而比环境条件。
结果,越比越影响工作,越比越意志衰退。
老一辈军垦战士有着笃定的人生目标。
从解放新疆那一刻起,军垦战士们就把自己铆在边疆,用一辈子来实现“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夙愿。
当年,年轻的他们把开垦的万亩良田送给边疆各族群众。
如今,他们的孩子大都扎根边疆种地,依然心怀梦想——在戈壁滩上盖花园。
由此,笔者想起写在农10师186团界碑上的一句话:“割不断的国土情,难不倒的兵团人,攻不破的边防线、摧不垮的军垦魂”。
试想,有了这份感天地泣鬼神的豪情,还有什么人间奇迹创造不了?这,就是令人景仰的“军垦精神”!她从戈壁沙漠、无垠盐碱地走来,从红柳坡、高山雪域、山石夹缝、亘古荒原走来;她不择地基扎深根、结硕果,不讲价钱挥洒汗水、流淌鲜血;她不想积累金山银山为子孙铺后路,而是心怀大爱,把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留给边疆的世世代代,熔铸在我们当代革命军人的血脉之中,激励我们矢志不渝地爱国奉献、建功军营。
军垦战士就是战时打仗,闲时种田。
开垦戍边,新疆建设兵团就是我国的军垦战士。
1949年西北野战军第一兵团,由兵团司令王震带领,进入新疆。
当新疆和平解放后他们就改制为新疆建设兵团。
总部就在当今的石河子市。
可以说没有建设兵团。
就没有今天的石河子市。
答,军垦战士是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头,拿起钢枪能打仗保卫边陲,拿起锄头能种田,收获粮食和经济作物,减轻党和政府的负担,我国军垦战士最多是新疆生产兵团和北大荒,要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最多,他们在新疆白手起家,屯垦戍边,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正省级单位了。
军垦战士: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毅然担当起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神圣重任。
军垦战士每天不畏劳苦,开垦荒地,去生产种庄稼,多打粮食,丰衣足食。
军垦战士一手拿枪,每天出操去练习,苦练各项本领,打下扎实基础。
军垦战士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无偿奉献给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这片神圣热土。
军垦战士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开垦荒地种庄稼的军人!新中国成立后,很多部队去到中国边远地区去开垦荒地,经过艰苦的劳动,实现开垦荒,实现粮油自给自足有余。
建设边疆等,给中国内地解决了很多粮食不足的问题,大大解决了人民吃饭的问题,完成这样的战士就是军垦战士!。
军垦战士是指专门参加开垦荒地任务的军队服役战士。
比如在我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服役的战士就是典型的军垦战士。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为减少国家财政开支,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几十万名部队官兵奉命集体转业,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军垦垦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