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期改变了以往宴会主要以祭祀而设?
殷、周时,人们崇鬼神好祭祀,所以甲骨文中有许多的祭奠名称。
像衣祭、翌祭、侑祭、御祭等等都是。
祭祀,得有祭品表示心意。
祭品和盛祭品的礼器便随之产生。
古代最隆重的祭祀食品是牛、羊、猪三牲组成的“太宰”,其次是羊、猪组成的“少宰”。
这是祭天神和祖宗用的。
如果单祭田神,祈求丰收,一只猪蹄便可以了;如果单祭战神,确保胜利,一只狗也就行了。
至于礼器,有尊、俎、笾、豆、簦等。
每逢大祭,奏乐唱诗,十分隆重。
礼仪结束后,凡国祭,君主必须将祭品分赐大臣享用;凡家祭,亲属朋友就一起将祭品吃掉。
它已是具有一定规格的社会交往和宴会聚餐的萌芽。
至于“飨”这种平时的宴乐并无一定的名目,仅称飨。
但到了“祭礼、尚施、事鬼神敬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的西周,周公旦就将殷人祭祀中的宴乐改变过来,定出许多为活人而设的宴会礼仪,其名目有“乡饮酒礼”、“大射礼”、“婚礼”,“公食大夫礼”、“燕礼”(燕礼即周王飨燕四方宾客的宴会)等等,并且立为国家的礼仪制度。
据说,这是周公看到殷人宴饮无时,挥霍无度,“胜而无耻”的弊病,想加以节制而制定的。
后来的各个朝代对其绝大部分都沿袭下来,被取消的不多,可见周公饮宴礼仪的影响是颇为深远的。
简述隋唐宫廷燕乐中的外来音乐?
隋唐宫廷音乐中的外来音乐主要是从西域所传来的,融合了中原地区的音乐,显示出了独特的风采。
唐高祖时期沿用隋炀帝时期的九部乐,到太宗时期为十部乐,唐高宗以后十部乐逐渐衰落到唐玄宗时期,于是按照演出的形式将乐分为坐部妓和立部伎。
行乐图属不属于风俗画范畴?
《行乐图》是中国明代著名画家仇英所作的一幅画,它描绘了明代官僚贵族们的宴乐场景,因此可以被归类为风俗画的一种。
风俗画是以描绘某个特定社会阶层的文化习俗为主要内容的绘画类别。
风俗画传达了某个时代的社会面貌、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信息。
其中,宴乐场景是风俗画中的一种常见主题,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底蕴、礼仪习俗和人们的娱乐生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因此,《行乐图》作为中国明代宴乐场景的代表作,可以被归类为风俗画范畴。
饮与喝的区别?
区别如下饮:yǐn(1) (会意。
甲骨文字形。
右边是人形,左上边是人伸着舌头,左下边是酒坛(酉)。
象人伸舌头向酒坛饮酒。
小篆演变为“饮”,隶书作“饮”。
本义:喝)甲骨文‘饮’小篆‘饮’(2) 同本义。
有时特指喝酒。
飮,飮也。
——《说文》。
今隶作饮。
君子以饮食宴乐。
——《易·需》。
虞注:“水流入口为饮。
”饮酒浆饮,俟于东房。
——《仪礼·公食礼》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孟子·告子上》子反受而饮之。
——《韩非子·十过》项王即日因留 沛公与饮。
——《史记》(3) 又如:豪饮(放量饮酒);饮水茹藻(喝泠水吃淡味食品。
喻处境艰难或内心抑郁之情);饮茶;一饮而尽;饮水(喝水)(4) 含;忍喝:hē〈动〉(形声。
从口,曷声。
( yè)本义:声音幽咽。
如:嘶喝。
又指饮。
特指饮酒) 饮。
北方称饮为喝 [drink]。
如:喝水;喝茶;喝汤;喝咖啡。
(通过比较,感到古人使用‘饮’很普遍,使用的也早。
‘喝’,‘又指饮。
’)。
区别如下:"喝"通常是指用嘴把液体或食物放到口中并吞咽。
"喝"通常是指较快的进食,如喝水、喝汤等。
"饮"则通常指较慢的进食,通常用于描述一种饮料或饮食习惯,如"饮茶"、"饮用果汁"等。
"饮"通常是指饮食遵从某种仪式或礼仪,如"饮酒三杯"、"饮用开水"等。
总的来说,"喝"和"饮"都有饮用液体或食物的含义,但"喝"更加强调的是目的性,而"饮"则更多的是描述饮食文化、仪式和礼仪。
饮与喝都是指人们摄入液体的行为,但它们在用法和语境上有所不同。
饮是一个更正式和文雅的词,通常用于描述正式场合或仪式性的饮用,如饮酒、饮茶、饮水等。
而喝则是一个更普通和口语化的词,用于描述日常生活中的饮用行为,如喝咖啡、喝果汁、喝水等。
此外,饮还可以指饮食的总称,包括饮料和食物,而喝则只指液体的摄入。
总的来说,饮更加正式和广义,而喝更加口语化和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