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神人和圣人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逍遥游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内篇第一篇,名字就叫逍遥游,其实何止第一篇是在讲逍遥,整部庄子都是在讲逍遥。
为什么用游这个字,而不是行,我的理解是,游是没有目的,没有任务的,纯粹出去玩,才叫旅游,带着目的去,那叫出差,带着东西去,那叫送快递。
所以,当一个人达到逍遥的最高级的时候,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游。
反过来讲,只有人生处于游的状态的时候,才可能练成和达到逍遥的境界。
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我们一般老百姓的语境中,也是把一个人没有什么要紧事的状态叫做逍遥继续说,真正逍遥的人,是顺应着天地阴阳的常道发展,驾驭自然六气的无常变化,遨游于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时空之中,那种人就什么都不需要凭借了。
所以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这里面庄子提出了三种境界,这也是道家修炼的终极目标,先做到圣人,再做到神人,最后做到至人。
需要注意的是,庄子中所说的圣人,不是儒家所说的圣人,儒家的圣人在道家看来,只不过是贤人而已,这个贤人,就是道德经中所说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的那个贤人。
同时,庄子还举了三个例子来诠释这三种境界,宋荣子的这种状态,我们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似乎很多人都能做到,无非就是宠辱不惊而已。
我只重复刚才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懂得一个道理,然后用道理来驱使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是一回事,把脑子的默认设定调整为这个道理,是另外一回事。
而宋荣子这个人在庄子中的存在,似乎只有一个功能,就是用自己的低境界来衬托别人的高境界。
可见道家的修炼是什么级别的精英主义。
而列御寇,又称列子,很久之前讲过了。
他的境界和状态就比较神奇了,这也是庄子中对具体某一个活人的描述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最不可理解的。
对于会飞这件事,因为后面还要提到这个人,就在后面再讲。
反正,他会飞,但是像风筝和帆船一样,要依靠风,才行,风向不对就回不来了。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列御寇有这么大本事,如果他在当时从事一份情报侦测和传递的工作,在政治军事斗争中的用途简直大到不可估量,相当于直接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步装备侦察机的水平了。
也可以想象如果列御寇这样做了,裂土封侯没有任何悬念,下文有个卖药的就是。
可是列御寇没有这样做,甚至他乘风而去,没有任何私人的目的,什么时候回来也无所谓,说白了就是闲着无聊。
而最上层的境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庄子并没有提出这个可以用来诠释至人境界的人的名字,这很重要。
如果一个人被别人知道他的名字,知道他有如此高的境界,就意味着他还没有达到至人的境界,至人的存在是一个逻辑推理的结果,就如同黑洞一样。
所以说无论谁说,自己达到了至人境界,或者说他认识一个至人,都不要理他,假大湿满地跑,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这段话,我不认为是对圣人,神人和至人的注解,只是举个例子而已。
尤其是宋荣子,应该还谈不上圣人,虽然这一段的描述,符合圣人的基本要求。
那么为了方便理解,我也举个例子吧。
对于地上捡钱包这件事,如果捡了之后立刻交给失主或者警察,拒绝留名,拒绝回报,这就好比圣人境界,圣人无名,对他来说,名利这件事不是不想要,也不是不需要,也不是不能要,而是,没有意义。
而如果一个人看到地上有个钱包,想都不想,捡都不捡就走了。
而且脑子里立刻把曾经看到过一个钱包放下了,忘掉了。
那他就好比神人境界。
神人无功,对他来说,做这件事,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没有意义。
而至人呢?至人根本就不会给自己看到地上有钱包的机会。
在他的世界里,根本不存在有一个钱包可能被他捡到这回事。
对于这个境界,齐物论要详细说,所谓至人无己,一言以蔽之,丧我。
《庄子·内篇·逍遥游》里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人:这里指道德修养最高尚的人。
无己:清除外物与自我的界限,达到忘掉自己的境界。
神人:这里指精神世界完全能超脱于物外的人。
无功:不建树功业。
圣人:这里指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人。
无名:不追求名誉地位。
按庄子这个说法,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这句话,就很好地阐明了三者的主要区别。
圣人不贪图名和利,已经没有了世俗的贪心;神人不居功、不自傲、不怠惰,始终精进不已、奋斗不息,已经没有了争斗之心(嗔心),但还有痴心没有去干净,相对而言,似乎比圣人更高一点点;至人无己,连“我”这一念都没有了,就没有任何贪著了,贪心、嗔心、痴心都没有了,干干净净了,这是解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