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跪拜,原文?
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
故事发生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要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来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步难以达到的角落,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凤毛麟角了。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那支磨蹭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感情叫亲情,这是最普通的,却是最珍贵的。
透过那眼里哀求的泪水我们除了为藏羚羊感到难过,有没有一点自惭呢?还有什么能够比得上慈母的爱珍贵?还有什么比得上慈母的爱更值得我们珍惜呢?藏羚羊是有感情的,虽然它无法用语言描述,但是它却用了下跪的方式向人祈求放它一条生路,可是母藏羚羊终究没有逃过一死。
是的,“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动物尚且如此,可是人呢?记住那藏羚羊的跪拜,记两行无助的泪水。
珍惜那份世间最普通却又最珍贵的感情!。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大会横幅标语?
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正中挂着一面红旗,旗上缝着一颗黄五角星和斧头镰刀图案,右侧是马克思像,左侧为列宁像。
挂着的红色横幅上写着“工农炮垒”、“民主专政”。
主席台前大木柱间扎着三道彩门,悬空挂着彩球,中间彩门上嵌着金色五星,上面写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字样。
左边和右边台柱上有一幅对联:“建立布尔什维克的群众工作”、“学习过去苏维埃运动的经验”。
上下厅内挂满了三角彩旗,“拥护全苏大会”、“工农当家作主”的条幅标语举目可见。
有关眼界的诗词?
读诗要带着经历,以所思所想所见去解诗,如果有山行或者居住在山中的经历,那恬然如清水,空澄如镜的心境也的确有之,也恰似此时,对古诗的清荣峻茂或有别样体会。
就好比在浙南山区,过了炎夏午后日便西沉时,南方潮湿的水汽催发人行走,呼吸着青草和竹叶温润在肺腑的味道,伫立楼上阳台远望后山。
烟雾若来则举目可见,缭绕如若围绕在山间的纱裙,又似乎流淌在遥远空气中的潺潺水流,飘渺来自山际,烟云则来自飘渺,烟云缥缈上下间一如人生的随流飘荡任意东西,又或者浮沉,若是此时落一场雨,压落飘渺的灵气,雁荡余脉则荡尽了人间的浮沉,却又给出水滴里折射的蝃蝀,也令人止不住负手远望,只待眼界在山际之外。
但眼界在山际之外,心灵却系于附近,于是也就辞楼下殿,轻掩柴扉,出得门来,随心所欲地散步,或行或停,有时恰巧蹲下逗一逗田间的鸭鹅,在家后池塘和水田边的竹木里窥探更为斜斜的日光;有时看看木结构建筑停留的嘬羽的燕子或是啼啼的杜鹃,恶作剧地高呼一声,这些鸟便慌慌张张地起翅高飞,直往更高的屋檐飞去;有时停留在家的围墙之外,倚靠一番,透过芙蓉与红豆杉,踮脚望进记刻着家族百年沧桑的窗棂,看碧空如洗的天空,雨后柔绵的云朵,或是想起门泊东吴万里船,那也就有浮云缭绕在窗间的超然之感。
不过超然大抵总是奢侈的,往往此时祖父一声温州话,便将我从胡思乱想的云雾里抽离,但又陷入另一种幻想。
试想傍晚四邻炊烟袅袅间,稻米尚未熟就,却就着祖父大人亲手在镬气烹足的芥菜和油冬菜,偷喝一杯糟烧,压住灼烧感,轻吐一口气,此乐何及!那么此种闲适,何足为外人道?不过乐趣何足贵,憋在心里也只能是自说自话,更须与人分享,若用诗来讲,便是如此: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诗睿于北京戊戌元月十八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