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场手工业出现的时间?
工场手工业是16世纪到18世纪欧洲工业生产组织的基本形式.18世纪60年代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即工业革命开始。
工场手工业,是资本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形式。
“工场手工业”一词译自马克思所称Manufaktur,1932年瞿秋白译为“工厂手工业”,1945年商务版《德华大词典》同。
1953、1961年版郭大力等译《资本论》作“手工制造业”。
后马列著作编译局译作“工场手工业”。
本文中,“工场手工业”指其经济性质,具体组织依习惯,如绸厂、布厂、磨坊、油坊、机房、铁作、木器作等;类称用“手工厂”。
工场手工业的含义?
工场手工业”一词译自马克思所称Manufaktur。
1932年瞿秋白译为“工厂手工业”,?1945年商务版《德华大词典》同。
1953、1961年版郭大力等译《资本论》作“手工制造业”。
后马列著作编译局译作“工场手工业”。
本文中,“工场手工业”指其经济性质,具体组织依习惯,如绸厂、布厂、磨坊、油坊、机房、铁作、木器作等;类称用“手工厂”。
工场手工业是资本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形式。
但雇佣多少人始具资本主义性质,当因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民族历史条件而异。
在研究资本主义萌芽时,当时史料多不能区分家属劳动与雇佣劳动,我们原则上以有10人以上的厂坊为工场手工业。
鸦片战争后,沿用此例。
1929年公布《工厂法》,规定使用发动机器并雇工30人以上者为工厂;此后统计资料皆以此为准,我们遂以雇工10人(或稍少)以上而不足工厂标准者为工场手工业。
解放后,国家统计局作有10人以上工厂统计,中央手工业管理局遂以4-9人的厂坊为工场手工业。
原来,机器大工业。
工场手工业、个体和家庭工业都是经济研究所用概念,硬性划界不可能,亦无意义。
手工业无明确定义。
工业革命之初,以蒸汽机代替人畜力视为惊人之举,遂以动力区分机器与手工。
然水力发达区域常以古老的水轮机代替蒸汽机,亦无碍技术革命。
又如历史悠久的磨坊,曾历人力、畜力、风力、水力诸阶段,及用蒸汽机称火轮磨坊,仍是利用两片石磨转动。
19世纪末发明滚筒制粉和联动装置(rolling system),才实现技术革命;前此均可称手工业。
进入20世纪,手工工具演变为复合装置,不少应用精密机械原理或化学反应过程;电力普及后,手工厂添置马达已属常事。
因而研究工业结构者多以企业规模为准。
如日本常将不足10人的厂视同手工业;日军占领华东时并规定20釜以下之丝厂为手工业。
二次大战后,联邦德国以不满10人、年销售额”不满30万马克者为手工业。
按规模划分,似更合理。
工场手工业是一种生产方式,它结合了传统手工艺和现代工业化生产的特点。
具体补充:在工场手工业中,手工艺人使用传统的手工工具和技术,但在生产过程中引入了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工场手工业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手工艺传统:工场手工业仍然保持了传统手工艺的特点,注重艺术性和个性化,手工艺人在生产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技艺和创造力。
2. 机械化生产:与传统手工艺相比,工场手工业引入了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减少了人力成本和劳动强度。
3. 批量生产:工场手工业通常以批量生产为主,能够在短时间内生产大量相同或相似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4. 精细加工:工场手工业注重细节和精细加工,追求产品的精美和高品质。
5. 人工干预:虽然引入了机械化设备,但工场手工业仍然需要手工艺人的直接参与和干预,以确保产品质量和艺术性。
工场手工业在传承传统手工艺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既保留了手工艺的独特魅力,又满足了市场需求。
它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如陶瓷制作、纺织品加工、家具制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