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中华风雅颂 > L-P词组 > 孔子劝学的重点词语解释—劝学师说中的常考实词虚词?

孔子劝学的重点词语解释—劝学师说中的常考实词虚词?

作者:中华风雅颂
日期:2024-03-07 13:51:42
阅读:

劝学师说中的常考实词虚词?

孔子劝学的重点词语解释—劝学师说中的常考实词虚词?

《师说》知识整理一、虚词1.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3.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4.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二、实词1.通假字(1)鞣以为轮(通“燥”,用火烘木使弯曲)(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2.古今异义(1)鞣以为轮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3.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动词使动用法,使……弯曲)(2)其曲中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弯曲的弧度)(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日)(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水)(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6)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7)輮使之然也(动词作名词)(8)不能十步(名词作动词,跨十步,至十步)(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日)《师说》一,虚词1.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3.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4.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5.于(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二、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或师焉,或不焉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3.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zhuàn,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3)道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风尚”的意思)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4.词类活用(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3)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4)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7)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8)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学习)。

    中华风雅颂欢迎您相关推荐

    • 孔子劝学的重点词语解释—劝学师说中的常考实词虚词?

      劝学师说中的常考实词虚词? 《师说》知识整理一、虚词1.乎(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4)嗟乎!师道之不传了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2.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8)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3.之(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12)六艺经传

      L-P词组
    • 知法犯法造句(形容法学的成语?)

      形容法学的成语? 1.【金科玉律】 科、律:法律条文。 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 现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2.【目无法纪】 不把法律放在眼里。 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3.【目无王法】 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 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4.【法不阿贵】 法:法律;阿:偏袒。 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 形容执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法不徇情】 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 法律不徇私情。 指执法公正,不讲私人感情。 6.【化外之民】 化:开化;民:民众。 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即没有开化的民众。 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指中国教化达不到、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民族。 baca型词语有哪些? 拔帜树帜、拔帜易帜、半懂不懂、半信不信、不懂装懂 不教之教、不了而了、长亭短亭、朝斯夕斯、朝折暮折 出尔反尔、出乎反乎、大错特错、大谋不谋、大书特书 待理不理、当断不断、当着不着、得步进步、得寸则寸 得过且过、得马失马、东张西张、耳满鼻满、过桥拆桥 好说歹说、横说竖说、花说柳说、混应滥应、嫁狗随狗 嫁狗逐狗、嫁鸡逐鸡、嫁犬逐犬、见怪不怪、见怪非怪 见经识经、见精识精、剑及屦及、剑及履及、将错就错 将机就机、将计就计、将心比心、解铃系铃、今夕何夕 今月古月、进俯退俯、进旅退旅、旧雨今雨、就事论事。 baca型词语有似懂非懂。 【拼音】: sì dǒng fēi dǒng【解释】: 好像

      A-E词组
    • 有在的时候造句匆匆(匆匆仿写小学的时光如什么如什么?)

      匆匆仿写小学的时光如什么如什么? 时间过的真快,小学的时光那么匆匆,好像转眼之间,好像昙花一现;宛如清晨的露珠,阳光一出便化为乌有;仿佛天上的流星一闪而过。 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一二年级的懵懂,还没来得及好好体会三四年级的天真无邪,就进入了高年级的毕业冲刺。 时光荏苒,一去不返,让我们珍惜时间,珍惜美好光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小学的时光如白驹过隙,如匆匆流水。 5、小学的时光一杯水能冲淡岁月的回忆,如一面镜子照出人间百态。 6、小学的时光如脱缰的野马一去不回,如流水般逝去一切都不再重来。 7、小学的时光如离弦的箭匆匆而过,如泼出的水一去不复返。 2、小学时光如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如一次精彩纷呈的旅行。 时间很长又让人感觉很短的句子? 时间很长又让人感觉很短,可以用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形容。 光阴荏苒,形容岁月悠悠,时光如流水一般,缓缓而过。 留下了岁月长河,留下人生。 留下了苦辣酸甜,留下了悲欢离合。 但岁月又像流水,像梭子般,很快就会过去,不经意间,终结了人生。 留给后来者无尽的思索。 时间总是很长有的时候当我们期待一件事情,或者等待一个人的时候,总是感觉特别的漫长,总是感觉遥遥无期,但有的时候他又是那么的短暂,转瞬即逝,等我们还没有缓过神来,他就已经匆匆的流去了,所以时间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珍贵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去利用它。 时间总是那么匆匆如也,我觉得时间很

      A-E词组
    • 劝告词语解释-警告和劝告有什么区别?

      警告和劝告有什么区别? 我认为有区别,虽然都是告知,意义很不一样。 警告是一种对犯了错误或者将要犯错误的人以及行为的提醒,告知他应该注意了,应该警惕了例如,有人有偷盗自行车的现象,小区发出警告,让小区住户提高警惕,保存好自己的自行车,以防车子丢失。 而劝告是对犯了错误或者将要犯错误的同志给以善意的劝说,让他知道该如何做。 与警告的意义不同。 读音不同,含义不同,用法不同。 警告:①提醒,使警惕;告诫,使认识所应负的责任。 ②对犯错误者的一种处分。 例句:电子监测器发出了信号,警告我们需要立即检修设备。 劝告:①用道理说服人,使改正错误或接受意见:再三~。 ②劝告时所说的话。 例句:他常常劝告我们别把手表、戒指随意放置,以免慢藏诲盗。 劝告的意思不变的说法的词语是什么? 词语:奉劝例句1.他生性固执,总是听不进别人的劝告。 2、听从他的劝告,我去了一趟邮局。 3、他懊悔当初没有听从大家的劝告。 4、他常常劝告我们别把手表、戒指随意放置,以免慢藏诲盗。 5、同事劝告他要见好就收,不要不识抬举。 6、如果他能听大家的劝告,就不会闯下大祸。 劝告的意思什么? 动劝人接受意见或改正错误。 近义规劝劝说奉劝告诫劝诫反义教唆唆使怂恿例词多次劝告例句他总是随手乱丢垃圾,大家多次劝告,但是他就是不听。 2.名劝告的话。 例句他把母亲的劝告谨记在心,从此不再随便横穿马路。 详细释义简繁1.拿道理劝人。

      L-P词组
    • 抹黑文学的词语解释_成语断章取义的适用范围?

      成语断章取义的适用范围? 您好!成语断章取义是指在使用成语时,只取其中的一部分来表达意思,而忽略了成语的完整含义。 这种用法通常是为了夸张、幽默或者引起共鸣的目的。 成语断章取义的适用范围可以说是非常广泛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况:幽默搞笑:在幽默场合,人们常常使用成语断章取义来制造笑点。 通过截取成语中的某个词语或短语,与上下文产生差异,从而达到搞笑的效果。 表达情感:有时候,人们会使用成语断章取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心情。 通过截取成语中的一部分,来形容自己的状态或感受,以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 文字游戏:在文字游戏中,成语断章取义也是一种常见的玩法。 通过截取成语中的某个词语或短语,与其他文字进行组合,形成新的意思或趣味。 成语断章取义是指只取一段文字或言论的片段,而忽略了整体上下文的含义,从而曲解、歪曲原本的意思。 它通常用来批评那些故意利用断章取义的人,以达到误导他人、挑起争论或达到自身目的的目的。 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字讲述:在文字表达中,有时候如果只截取其中的一个片段,就会改变原本的意思。 例如,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某个观点,但如果只摘取其中的一句话,可能会使这个观点显得完全相反。 2. 演讲辩论:在演讲或辩论过程中,对对手的发言进行断章取义,以消弱其观点或否定其立场。 这种做法是不诚实的,并且经常被认为是辩论技巧不高明的表现。 3. 媒体报道:媒体报

      L-P词组
    • 劝学古今异义解释词语-劝学古今异义词?

      劝学古今异义词? 《劝学》中的古今异义: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检验。 今义:加入。 3、假:古义:凭借,借助。 今义:与“真”相对。 4、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5、用心 古义:因为用心。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 孙权劝学中的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有哪些? 古今异义:孤:古义是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是孤单、孤独。 博士:古义是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是一种学位名。 往事:古义指历史;今义指过去的事。 更:古义指重新,今义指更加。 一词多义:为:治经为博士(成为);自以为(认为)。 见:见往事耳(了解) ;见事之晚乎(知道) 。 当:当涂掌事(掌管) ;担当涉猎(应当)。 以:辞义军中多务(用) ;自以为(认为) 。 扩展资料:《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文题为后人所加。 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 此文简练生动,首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更是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风采。 劝学的古今异义词第一段? 古今异义 1.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

      L-P词组
    • 明清代文学重点词语解释—为什么说清代文学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全面总结?

      为什么说清代文学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全面总结? 清代文学对中国古代文学确实起到了总结的作用,其中《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 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 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据文津阁藏本,共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36000余册,约八亿字 。 规模是《永乐大典》的3.5倍。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初稿完成,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全部完成。 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 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 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四库全书》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 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按照内容分类分经、史、子、集四部分,部下有类,类下有属。 全书共4部44类66属。 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代中期以前传世的经典文献,是对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所存文献的最大集结与总汇。 “四库

      L-P词组
    • 就学词语解释,古代表示求学的词语?

      古代表示求学的词语? 1、负笈释义:指背着书箱到远处去求学。 出处:《晋书》:“负笈游学。 ”2、登学释义:指登高处探索学识。 出处:南朝梁江淹《齐太祖诔》:聿尚登学,严道尊师。 3、学书释义:去上学去求学。 出处:《汉书》: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4、修业释义:学习知识,钻研学问。 出处:葛洪 《抱朴子》:“若使素士,则昼躬耕以糊口,夜薪火以修业。 ”5、求知释义:探求知识。 出处:皇甫湜 《上江西李大夫书》:“居蓬衣白之士,所以勤身苦心,矻矻皇皇,出其家,辝其亲,甘穷饥而乐别离者,岂有二事哉!笃守道而求知也。 ”6、笃行释义: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 出处:《礼记》:“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7、韦编释义:喻读书刻苦。 出处:《史记》。 学字组词一年级? 答案:学字组词:同学,学习,学生,学会,大学,学校,科学,学院,教学,小学,留学。 解释:同学:1.在同一个学校学习:我们自幼同学。 我和他同过三年学。 2.在同一个学校学习的人:老同学。 这位是我的同班同学。 3.称呼学生:同学,请问你到游乐场怎么走?学习:1.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学习文化。 学习先进经验。 2.效法:学习他的为人。 学字怎么组词? 学拼音:xué,笔划:8部首:子五笔输入法:ipbf基本解释: 前一篇:孥 后一篇:孠学 (學) xué 效法,钻

      L-P词组
    • 劝学重要的词语解释-劝学里的成语?

      劝学里的成语? 1、青出于蓝【拼音】: qīng chū yú lán【解释】: 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 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 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出处】: 《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举例造句】: 愈变愈妙,可谓青出于蓝矣。 2、 锲而不舍【拼音】: qiè ér bù shě【解释】: 锲:镂刻;舍:停止。 不断地镂刻。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出处】: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举例造句】: 夫固谓一人锲而不舍,则行美于本性矣。 3、积善成德【拼音】: jī shàn chéng dé【解释】: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 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出处】: 《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举例造句】: 惟考我祖,积善成德,宜享其隆。 关于劝学的成语及解释? 积善成德 :积小善为大德的意思。 积水成渊 :一点一点的水聚积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深水潭。 跬步千里 :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积累起来的,比喻学习要坚持到底,不要半途而废。 锲而不舍 :做事有恒心,有毅力,不轻易放弃。 功在不舍 :成功的原因是不放弃。 不要三心二意,一心向目标努力。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又名《劝学篇》。 劝学,就是鼓励学习。 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

      L-P词组
    • 高中劝学词语解释 关于劝学的成语及解释?

      关于劝学的成语及解释? 积善成德 :积小善为大德的意思。 积水成渊 :一点一点的水聚积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深水潭。 跬步千里 :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积累起来的,比喻学习要坚持到底,不要半途而废。 锲而不舍 :做事有恒心,有毅力,不轻易放弃。 功在不舍 :成功的原因是不放弃。 不要三心二意,一心向目标努力。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又名《劝学篇》。 劝学,就是鼓励学习。 本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 前一部分(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第二、三段),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劝学》全文的中心思想是:一、 学不可以已;二、 用心一也,三、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这是月牙山人(朱金城)对荀子核心思想解释。 所以 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学一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 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 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L-P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