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是什么意思呢?
战国时期,有一支专门主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的学派,被称为“阴阳家”,史学家一般以齐国人邹衍(驺衍)、驺奭为创始人。
阴阳家的哲学思想主要是“阴阳说”和“五行说”。
“阴阳说”是把“阴”和“阳”看作事物内部的两种互相消长的协调力量,认为它是孕育天地万物的生成法则,这和道家创始人老子所秉承的构成世界的概念“道生阳,阳生阴,阴阳生八卦,太极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相同。
“五行说”则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不断循环变化”的理论发展出“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念。
研究阴阳五行说,能从天体的运行的计算来制订历法,掌握世间万象。
到后来,发展出专门研究天体运行规律的“天文家”、研究历法的“历数家”后与“五行家”相结合。
在蒙昧的科学洪荒时代,为了避免灾厄,人们总是希望能预先得知天地变迁的异动,“阴阳五行说”的出现将这一愿望变成了现实。
其代表典籍就是自周朝流传至今的《老子》、《文子》、《黄帝四经》、《列子》、《庄子》、《易传》、《鹖冠子》、《管子》、《黄帝内经》、《三十时》、《阴阳家佚书辑本二种》等。
阴阳是什么意思?
阴阳的原意为日照的向背。
《说文通训定声》:“阴者见云不见日,阳者云开而见日”。
后引申为两种十相互对立又相互相成的两件事物及其属性。
凡动的丶热的丶在上的丶向外的丶明亮的丶亢进的丶强壮的归属于阳;而静的丶寒的丶在下的丶向内的丶嗨暗的丶减退的丶虚弱的属阴。
古代哲学丶方术丶易经均认为,事情的发生丶发展与变化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
《管子丶乘马》:“春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日月之易,阴阳之化也。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
阴阳是一个简朴而博大的中国古代哲学。
阴阳哲理自身具有三个特点:统一、对立和互化。
在思维上它是算筹(算数)和占卜(逻辑)不可分割的玄节点。
自然界中生物的基因,人工智能中的二进制都充分彰显了阴阳的生命力。
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
概括而言,按照易学思维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间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础概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