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卷四·河水》?
水经注 卷四 河水【原文】《淮南子》①曰:龙门②未辟,吕梁③未凿,河出孟门④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⑤之,名曰洪水。
大禹疏通,谓之孟门。
故《穆天子传》⑥曰:北登孟门,九河之隥⑦。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⑧也。
实为河之巨阸⑨,兼孟门津之名矣。
此石经始⑩禹凿,河中漱广。
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迭,迄于下口。
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注释】①《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和他的门客撰写的杂家书,也称《淮南鸿烈》。
②龙门:即禹门口,在今山西省河津市和陕西省韩城市之间,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故名。
相传为禹所凿。
③吕梁:山名,在今山西省西部,位于黄河与汾水间,主峰关帝山,位于方山县东,海拔2830米。
大禹治水,凿吕梁以通黄河,即指此。
④孟门:古山名,在今山西省吉县西黄河河道中,为水中一巨石。
⑤高阜:高山。
灭:淹没。
⑥《穆天子传》:晋武帝司马炎咸宁五年(279)在汲郡战国魏王古冢中出土的古书,书中有很多荒诞不经的记载。
⑦九河:禹时黄河的九条支流,近人多以为是古代黄河下游许多支流的总称。
隥(dènɡ):登山的石级。
⑧上口:入口处。
⑨实:同“实”,是。
巨阸(è):巨险。
阸:险阻重地。
⑩经始:开始。
漱广:因冲蚀而变得宽广。
漱:冲刷,冲蚀。
夹岸:两岸。
崇深:高峻深邃。
返捍:重叠捍护。
返:通“反”,反复,重叠。
捍:捍护,这里指相倚相撑。
交冲:交相冲激。
素气:白色的水气。
崩:迸溅。
寻:古代长度单位,一般为八尺。
悬流:这里指瀑布。
浑洪:浑浊的洪流。
赑(bì)怒:形容气势壮大。
浚(jùn):通“骏”,疾速、疾驰。
下口:河的下游出口处。
【译文】《淮南子》说:龙门还没有开辟,吕梁还没有凿通时,河水从孟门上流出,泛滥的大水逆流横溢,连丘陵、高阜都淹没了,名叫洪水。
大禹疏通后称之为孟门。
所以《穆天子传》说:北登孟门,这是九河的阶梯。
孟门,就是龙门的入口处。
实际上是河上的巨险,兼有孟门津的名称。
这里的岩石首先经过大禹开凿,又因河水冲蚀,河道逐渐变得宽广了。
两岸高峻而深邃,倾斜的崖壁相倚相撑,巨石临近危崖,好像随时就要坠落下来似的,却又相互倚拄而悬在危崖边缘。
古人有言:水虽不是凿石头的凿子,却能穿透岩石,确是如此呀!这里水流交相冲激,白色的水气好像飘浮的云雾,来来往往遥远观看的人,常常会觉得仿佛被雾露沾湿似的;如向深处俯视,更加惊心动魄。
而且河水在此迸溅万寻的浪花,千丈瀑布从高崖一泻而下,奔腾澎湃的浊流,狂暴地涌起如山的巨浪激荡腾跃,疾驰的洪波层层叠叠崩颓而下,直到下游出水口。
这才知道《慎子》中所记载的:下龙门时,漂流浮竹,不是驷马所能追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