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指什么代称的含义?
桑梓是故乡的代称。
读音为sāng zǐ。
在古代,村落的房前屋后,遍植桑树、梓树,所以有“桑梓之地,父母之邦”的说法。
久而久之,“桑梓”成了故乡、家乡的代名词。
《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朱熹集传:“桑、梓二木。
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墻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
” 东汉 以来一直以“桑梓”借指故乡或乡亲父老。
桑梓指代什么?
桑梓代指:家乡、故乡、乡下,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
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
在汉语中,“桑梓”一词经常被人们用来代称“故乡、乡下”。
这一用法至迟在东汉时期就已形成。
原来,在我国古代桑、梓是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两种树。
桑树的叶可以用来养蚕,果可以食用和酿酒,树干及枝条可以用来制造器具,皮可以用来造纸,叶、果、枝、根、皮皆可以入药。
而梓树的嫩叶可食,皮是一种中药(名为梓白皮),木材轻软耐朽,是制作家具、乐器、棺材的美材。
扩展资料:桑梓的典故古人为了穿衣,家家种桑植麻。
《孟子》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所以“桑麻”一词就专用来指农事,唐朝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诗,就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句子。
古代人们家宅旁常栽种桑和梓,《诗经·小雅》中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是说桑与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后来“桑梓”就用来做“故乡”的代称。
桑梓指的是桑树和梓树。
现在多比喻故乡。
在我国古代,桑树的叶可以用来养蚕,而梓树的嫩叶可食,木材轻软耐朽,是制作家具、乐器、棺材的美材,还常被作为薪炭用材。
因为桑树和梓树与人们衣、食、住、用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代的人们经常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植桑栽梓,且人们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往往心怀敬意。
此外,在我国古代,家族的墓地多依傍桑林而建,死者的墓前亦经常栽种梓树,分枝再生能力极强的桑树和生长快速、材质优良的梓树都被人们视为灵木,见到桑树与梓树,有魂归故里之意。
由于以上原因,久而久之,桑树和梓树就成了故乡的象征,“桑梓”也就成了故乡的代名词。
桑梓指代自己的家乡。
古代父辈都在房屋旁边的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借代故乡。
由于桑树,叶可养蚕,果可食用和酿酒,干可造器具,皮可造纸,叶、果、枝、根、皮皆可以入药;梓树,嫩叶可食,皮可入药,干可作家具、乐器、棺材。
两者于人们衣、食、住、用关系密切,所以人们用此指家乡。
桑梓指的是家乡的意思。
毛泽东同志在离开家乡的时候,曾写了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有青山。
其中的桑梓就是指自己的家乡。
在农耕社会里,人们都有着乡土情结,离开家乡时,总想惦念家乡风物,桑梓暗含着对家乡的眷恋。
故乡、家园指的是桑树和梓树。
古时住宅旁常栽种桑树以养蚕,种梓树以制作器具。
语本《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后借指故乡家园。
《文选.张衡.南都赋》:「永世克孝,怀桑梓焉。
」唐.柳宗元〈闻黄鹂〉诗:「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也作「梓里」。
- 上一篇:双重身份词语解释—双重身份的解决方法?
- 下一篇:解释词语臀,优雅置臀的意思?